“中医智能镜”望闻问切只需两分钟 体质辨识准确率达到80%以上
发布日期: 2021-06-03 15:40:14 来源: 解放日报

近日,上海浦东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现一面“中医智能镜”,它的外观像平板电脑,可以像中医医生那样进行“望闻问切”,对社区居民的体质进行辨识,并提供相应的健康调理方案。“中医智能镜”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科研成果。2017年,上海中医药大学将20余万项临床数据建库模型、中医体质辨识算法等成果进行转化。经过4年多打磨,这些成果成功进入全国80多家医院和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去年为超过1万名居民进行了中医健康指数检测。

机器能面诊、舌诊和问诊

上海中医药大学产学研办公室主任唐靖一介绍,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科研团队曾与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的算法团队合作,打算开发一套人工智能中医体质辨识系统,但由于市场化能力有限,2017年决定将阶段性成果转移给企业。上海祉云医疗科技公司董事长何丹看到了商机,她觉得,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迅猛发展,中医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祉云科技开始研究中医数字化和智能化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数据打磨和算法开发,公司多次迭代软硬件产品,最终开发出“中医智能镜”。

中医诊断讲究“望闻问切”,“中医智能镜”也能像中医医生那样进行“面诊”“舌诊”和“问诊”。用户面对设备,让“中医智能镜”的摄像头采集“面诊”信息;在设备引导下,用户伸出舌头,根据提示框操作,即可完成“舌诊”;填写根据八纲和体质辩证理论设计的问诊量表,就完成“问诊”。经过这台设备的评估,用户的诊断数据会形成一份健康检测报告,整个过程仅需2分钟左右。

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等9个类型。“中医智能镜”积累的大数据显示,超过80%的用户都是气虚质,属于亚健康状态。对于得分在60至90分的人,设备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运动保健、饮食调养、茶饮养生等方案。如果得分低于60,则属于疾病状态,设备会建议病人去医院就诊。何丹说,经过三甲医院评估,“中医智能镜”的体质辨识准确率达到80%以上,可用于辅助诊疗和体检。

开发平台推动中医数字化

互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中医药行业创新发展。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》提出,到2022年,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,实施“互联网+中医药健康服务”行动,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,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。

唐靖一告诉记者,上海中医药大学正在开发各种中医数字化应用,包括远程医疗、经方诊疗系统等。虽然中医数字化前景可期,但目前还面临着标准未统一等难题。“中医的特点是个性化诊疗,而数字化需要‘标准答案’。”以中医定名为例,迄今为止,很多术语仍沿用古汉语名词,但病历的统计分析需要使用现代医学术语,所以数据清洗的难度比较大。

为解决数字化转型的难题,祉云科技开发了中医健康管理平台,通过将中医采集信息全部结构化、标准化,有望大幅提高医疗数据分析的效率,使诊断过程更高效精准,也有助于医院和高校的中医药研究。

记者俞陶然